【文學院訊息】
【教師園地】
【學術及展演活動】
活動預告
【學生活動】
【文苑傳真】
【文苑學風】


恭賀中文系戴景賢教授榮獲102年度教育部師鐸獎



恭賀中文系紀志昌副教授榮獲102年度國科會吳大猷獎


紀志昌副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2004)
天主教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1999)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1995)

經歷
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2012.2―迄今)
國立中山大學助理教授(2009.8―2012.1)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2006.8―2009.7)

學術獎勵
中山大學102年度學術研究績優教師
中山大學101年度學術研究績優教師
中山大學100年度學術研究績優教師

著作目錄
(一)期刊論文部分
  1. 2013.6,南朝清談之型態及其發展綜論,文與哲,第22期,頁97-158。(THCI Core)
  2. 2012.5,南朝「踞食論議」所反映儒、佛交涉的理論思維與文化意涵,臺大文史哲學報, 第76期,頁67-105。(THCI Core)
  3. 2011.12,東晉「沙門袒服」論所反映儒、佛身體觀的順逆之辨及其文化意涵,漢學研究,第29卷第4期,頁71-104 。 (THCI Core)
  4. 2011.6,慧琳〈白黑論〉儒佛交涉之思理探微―以其運用「得意」方式為主所作的觀察,文與哲,第18期,頁201-240 。 (THCI Core)
  5. 2010.6,謝靈運〈辨宗論〉「頓悟」義「折衷孔釋」的玄學詮釋初探,臺大中文學報,第32期,頁91-132。 (THCI Core)
  6. 2010.6,辨名析理與儒佛交涉――以南朝「達性」論諍為例,文與哲,第16期,頁99-138。 (THCI Core)
  7. 2009.9,南齊張融的道佛交涉思維試釋―以《門律・通源》中與周顒的對話為主,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5期,頁45-88。 (THCI Core)
  8. 2008.6,名教與佛教―東晉沙門敬王論議中的「儒」「佛」交涉思惟研究,漢學研究,26:2=53 頁1-34。 (THCI Core)
  9. 2007.12,東晉居士劉遺民綜考,臺大中文學報,第27期,頁171-202。 (THCI Core)
  10. 2007.12,郗超〈奉法要〉疏解,漢學研究集刊,第5期,頁21-62。
  11. 2007.6,魏晉時期瑯琊王氏奉佛考,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7:1=9,頁123-150。
  12. 2005.12,東晉戴逵之佛教理解及其於三教交涉意義析探,臺大中文學報,第23期,頁149-188。 (THCI Core)
  13. 2005.6,魏晉時期《莊》學中的許、巢論述,臺大中文學報,第22期,頁151-186。(THCI Core)
  14. 2002.6,東晉居士謝敷考,漢學研究,20:1=40,頁55-81。(THCI Core)
  15. 2000.11,「誠」與「齋戒」―從祭禮到哲學的轉化,哲學與文化,27:11=318,頁1084-1092。
  16. 2000.5,《世說新語》的史料價值―由人物傳記資料的保存來看,中國文學研究,第14期,頁133-178。
(二)專書論文部分
  1. 2010.7,南朝世族奉法的「儒」「佛」交涉特質研究--以晉宋時期范寧家族為例,江建俊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六輯)》,臺北:里仁書局,頁1035-1072。
  2. 2009.9 魏晉《論語》學中對孔顏道境的玄化詮釋舉隅―以「顏淵死,子哭之慟」所隱涵聖人「有情/無情」義為主,收入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孔子二五五九週年誕辰紀念特刊》高雄:高市文獻會出版,頁97-116。
  3. 2008.6,阮咸析論―從七月七日曬衣「未能免俗」的幾層意義談起,收入江建俊主編:《竹林名士的智慧與詩情》,臺北:里仁書局,頁339-364。
  4. 2007.12,兩晉佛教居士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文史叢刊》第132種,515頁。
  5. 2004.6,兩晉佛教居士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401頁。
  6. 1999.2,魏晉隱逸思想研究―以高士類傳記為主所作的考察,臺北新莊:天主教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碩士論文,286頁。
(三)會議論文部分
  1. 2012.9.5-8,Study on Thoughts of Zhouyi in Six Dynasties in the Interpla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六朝《易》學思維在儒、佛交涉中應用的考察), The XIX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EACS), Paris
  2. 2010.11.5,慧琳〈白黑論〉儒佛交涉之思理探微――以其運用「得意」方式為主所作的考察,第十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頁109-131。
  3. 2009.4.17-18,南朝世族奉法的「儒」「佛」交涉特質研究--以晉宋時期范寧家族為例,第六屆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成大中文系主辦。
  4. 2008.11.22-23,南齊張融的「道」「佛」交涉思維試釋――以《門律‧通源》中與周顒的對話為主,台蒙「佛教思想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文學院暨佛學研究中心與蒙古國立大學外語學院聯合主辦。
  5. 2007.11.21-25,Interpretation of South Qi Chang Jung’s Negotiating Thinking of “Tao” and “Buddhism”,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oist Studies: Daoism in Action and Grand Daoist Jiao Ceremony,Honk Kong:Yuen Yuen Institute(香港: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主辦)
  6. 2006.11.25-26,詮釋異變與三教交涉――從何承天與顏延之的「達性」論爭談起,中國古代哲學:文本與詮釋研討會,臺北市:國立台北大學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辦。
  7. 2006.8.30-2006.9.3, The Origin and Meaning of Ingratiating Oneself with Buddha, The XVI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ies (EACS), Ljubljana
  8. 2005.12.2,兩晉時期佛教檀越的供奉現象考察,第八屆宗教與行政學術研討會――宗教捐獻與管理,真理大學宗教學系主辦,頁59-76。
  9. 2005.12.24,東晉居士郗超的佛教信仰與理解――以〈奉法要〉為主所作的考察,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文獻整合與思想發展」第六次會議。
  10. 2005.9.17,東晉「士大夫佛教」與「比丘尼」關係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文獻整合與思想發展」第二次會議。
●TOP

中山人文學報第35期「華語語系文學論述」出刊囉~

 
 

●TOP

人文研究中心2013「遷徙與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精彩可期,報名從速~
時間:2013年10月4-5日(週五-六)
地點:本校圖資大樓11樓
報名方式:
  1. 至2013年8月31日截止
  2. 敬請填寫「2013年與會者回執聯」後回覆至本中心信箱chsc705@mail.nsysu.edu.tw
    或傳真至(07)5250818,也可以至本大會網頁線上報名。
其他事項:
  相關於本大會之訊息及報名資訊,將定期更新至本中心國際研討會網頁,敬請撥冗參閱,煩請轉告所屬周知,本中心誠摯期待您的蒞臨,謝謝您。
http://humanitiescenter.nsysu.edu.tw/2013_International_Conference/register_audience.php
●TOP
恭賀「頂新人文藝術中心」於102年8月20日奉校長核定通過成立
恭賀「頂新人文藝術中心」於102年8月20日奉校長核定通過成立
●TOP

國科會103年度人文及社會科學經典譯注計畫推薦書單,業公告於國科會
主旨:
國科會103年度人文及社會科學經典譯注計畫推薦書單,業公告於國科會網站首頁「更多訊息」 處(http://www.nsc.gov.tw),敬請轉交所屬教師知照。
說明:
一、
學者如欲另譯注經典則請於102年9月30日前提出學者自行申請經典譯注計畫構想表,逕以電子郵件寄國科會人文處承辦人(不需學校備函),俟經各學門審查認定所提書單臻於經典水準,且符合學門發展方向,國科會即函覆申請人,於國科會103年度專題計畫申請期間提出經典譯注計畫之申請。
二、
本案相關附件公告於國科會網頁「更多訊息」處。 網址:http://web1.nsc.gov.tw/newwp.aspx?act=Detail&id=0347c152297a4c62906f745aceda4aae&ctunit=31&ctnode=42&mp=1
三、
若有任何疑問,請洽國科會人文處承辦人魏念怡小姐 (電話:2737-7179,e-mail:nywei@nsc.gov.tw )。
●TOP
「2014臺俄(NSC-RFH)人文社會領域雙邊共同合作研究計畫」即日起至9月30日前接受申請
說明:
一、
國科會為推動國內學術發展暨促進與俄羅斯在人文及社會領域之學術合作,於2007年5月與俄羅斯人文科學基金會(Russian Foundation for Humanities, RFH)達成協議,雙方同意以合作研究計畫來促進兩國科技交流。
二、
作業時程:
(一)截止收件:2013年09月30日(校內截止日為09月23日)
(二)公告日期:2014年01月31日
(三)計畫執行:2014年02月01日 至 2014(或2015、2016)年12月31日
三、
敬請有意申請之教師於102年09月23日前完成線上申請作業,並將「計畫申請名冊」1份核單位主管章後逕送至本處,俾憑辦理備函至國科會。
本次徵求重點領域等相關訊息請參國科會公告網址http://www.nsc.gov.tw/int/ct.asp?xItem=22376&ctNode=1212
四、
承辦人:研究發展處江真誼,分機2612,E-mail:dallas09@mail.nsysu.edu.tw
●TOP
教育部辦理補助10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應用能力及專長培育計畫徵件須知」
說明:
一、
依據教育部102年8月6日臺教資(一)字第1020116466A號函辦理。
二、
本計畫徵件申請時間為102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止,請依相關規定辦理線上申請,並將計畫申請書紙本逕寄教育部指定地點。
●TOP
「國立中山大學102年度學術期刊TSSCI及學術性專書、專章發表獎勵實施計畫」
說明:
一、
為鼓勵本校教師踴躍發表,以獲本校102年度邁頂計畫考評佳績,奉 鈞長核示辦理旨揭獎勵。旨揭實施計畫係屬專案性質,於本(102)年度實施乙次。
二、
旨揭獎勵以102年度「未獲得績優教師(含)以上獎勵」之本校專任及約聘教師為對象。於102年度出版並以中山大學名義發表之學術期刊TSSCI每篇獎勵1.5萬元,及學術性專書內之每篇專章核發獎勵1.5萬元。詳請參閱實施計畫如附。
三、
前開受獎勵之期刊或專書於本處明(103)年依「國立中山大學學術期刊(SCIE、SSCI、AHCI、TSSCI)論文及專書發表獎勵要點」辦理102年度發表獎勵作業時,同一篇獲獎勵之期刊或專書擇優依本次獎勵實施計畫辦理,不予重複獎勵且每篇僅獎勵乙次。
四、
請各系(所)詳閱旨揭實施計畫相關規定,最遲於102年11月30日以前填報申請表及彙整受獎勵之學術期刊TSSCI及學術性專書內之專章著作影本(受獎勵之學術性專書(專章)請檢附經審查制度正式出版之審查通過證明),逕送本處彙辦後續獎勵作業。
五、
本案聯絡人:楊雅雲 連絡分機:2613。
●TOP
8月份教師動態
◎中文系
  1. 簡錦松教授自7/1-8/31止,至中央研究院短期研究訪問。
◎哲學所
  1. 宋灝教授自8/3-27至希臘雅典參加第23屆世界哲學會議與進行移地研究,
  2. 洪世謙助理教授:
    8/3-8/13至希臘雅典參加第23屆世界哲學會議,
    8/18-8/31至中國北京及青島,參加會議與參訪。
  3. 楊婉儀助理教授自7/24-8/16至希臘雅典參加第23屆世界哲學會議。
●TOP

活動預告
史丹佛大學Prof. Shelley Fisher Fishkin「Transnational American Studies」專題演講
講題:Transnational American Studies
主講:Prof. Shelley Fisher Fishkin
(English Department, Stanford University, Joseph S. Atha Professor of Humanities,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Director of American Studies)
主持:陳福仁老師 (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時間:2013.9.09 上午10:00~11:30
地點:文305 (中山大學文學院3樓)


●TOP
第二屆見花開劇展─《聽我》9月14-15日嘉義登場
  許願的人依然存在,即使許下的願望令人難以想像……
  「魔法師」藉由奇幻神秘的力量讓心中的願望成真。停止時間、透視他人內心、拯救將死之人的性命,魔法無所不能,但你能想像,有人將這樣的能力換取「家人」和「朋友」嗎?
  這是個不可思議的故事,但它確實發生了,就在那名為溫德的十九歲少年身上,以及他身邊的人們……繼99年介紹巴爾札克、101年介紹契可夫的文學作品之後,「文學教育深耕劇場」第三次出擊!本次將介紹流傳600年有餘的中世紀經典道德劇─「Everyman」。本次將以原文的劇本翻譯、改編,並在本年度10/26-10/27正港小劇展時讓高雄的朋友體會中世紀風格的不同文化。 主角「梅一仁」面臨死神突如其來的降臨,他該如何找尋願意同行的夥伴…劇中保留道德劇特色的象徵性角色;連環劇演出型式,穿插各式搞笑橋段。邀請您一起來輕鬆地體驗不一樣的生死觀。

●TOP
經典中世紀道德劇改編重現─《是人皆如此》10月高雄首演
  繼99年介紹巴爾札克、101年介紹契可夫的文學作品之後,「文學教育深耕劇場」第三次出擊!本次將介紹流傳600年有餘的中世紀經典道德劇─「Everyman」。本次將以原文的劇本翻譯、改編,並在本年度10/26-10/27正港小劇展時讓高雄的朋友體會中世紀風格的不同文化。
  主角「梅一仁」面臨死神突如其來的降臨,他該如何找尋願意同行的夥伴…劇中保留道德劇特色的象徵性角色;連環劇演出型式,穿插各式搞笑橋段。邀請您一起來輕鬆地體驗不一樣的生死觀。


●TOP
歡迎102學年度入學新鮮人~各系所新生訓練時間彙整~
◎單位:中文系
日期:102年9月11日(星期三)

時間 地點 內容 備註
09:00搭車 集合地點:
學生宿舍區
接送中文系新生50人至文學院 集合地點:
1.武嶺二村(男生)
2.H棟宿舍(女生)
9:30-11:00 文405 大學部新生『心理測驗解釋暨生涯規劃暨座談』 為協助大一新生有良好的入學適應、了解自我個性及目前情緒狀態
11:00-12:00 文405 中文系新生座談會 出席師長:
院長、系主任、大一
導師暨輔導老師
11:00恭請院長致詞
12:00-13:30 文405 召開第一次班級會議 由學長姊代為主持召開新生第一次的班會,推派出新生班級幹部
13:30-14:00
搭車
集合地點:
文學院警衛室前
接送中文系新生50人至圖書館  
14:00-15:00 集合地點:
圖書館二樓研討室
「圖書館利用指導課程」 了解圖書館環境、圖書館讀者服務及館藏利用等說明。
活動聯絡人:
圖書館 王鈺蕙小姐
分機:2463

◎單位:外文系
日期:102年9月18日(星期三) 下午4:10
地點:文312

時間 內容 備註
4:10~4:40 外文系介紹 1. 老師致詞 (主任、院長、與會老師)
2. 修課、獎學金、畢業規定
4:40~5:00 校園生活安全  
5:00~ 系學會時間  

◎單位:音樂系
日期:102年9月11日(星期三)

時間 地點 內容
0830-0900 1.武嶺二村(男生)
2.H棟宿舍(女生)
載本系新生至藝術大樓
0900-0930 藝術大樓
藝428教室
更新個人資料
發放相關資料
0930-1000 藝術大樓
藝428教室
院長致詞
主任致詞
文學院PPT播放
1000-1100 藝術大樓
藝428教室
系辦重要事項宣布學期活動宣布
主副修卡+藍卡事宜宣布
系圖系統介紹
Q&A
1100-1200 藝術大樓
藝428教室
系學會幹部介紹、活動宣傳
系學會帶領選幹部
大二迎新活動宣傳
各組學長姐交流
Q&A
音樂系環境導覽
1200 文學院警衛室前 載本系新生至武嶺二村、H棟宿舍

◎單位:劇藝系
時間:102年9月11日(三)
地點:藝術大樓三樓307及309室

時間 內容 主持人/主講人
9:50 搭校車上山:
1.武嶺二村(男生)
2.H棟宿舍(女生)
 
10:00-10:10 院長致詞
(暫訂,時間依院長行程而定)
黃心雅院長
10:10-10:30 主任致詞及簡報 陳尚盈老師
10:30-10:50 導師相見歡及幹部選舉 導師
10:50-11:10 系學會介紹 第九屆系學會會長、副會長及幹部
11:10-11:20 教室及設備使用規範 技術助理:大泱
11:20-11:30 院狗相見歡(藝術大樓一樓)
文學院情境教室介紹(文學院七樓)
妞妞、蝦米、花花
李怡賡老師
11:30-12:00 認識環境
單號:115讀書室→219排練場→3樓教室→701設計工作室及服裝儲藏→702或704設計工作室
雙號:702或704設計工作室→701設計工作室及服裝儲藏→3樓教室→219排練場→115讀書室
分兩組,由系學會學長姊帶領
12:00 外帶餐盒  
12:20 文學院警衛室前 載本系新生至武嶺二村、H棟宿舍

●TOP
「我國2014年頂尖大學策略聯盟選送優秀人才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等5所大學修讀學位獎學金」
主旨:有關選送本校優秀人才申請「我國2014年頂尖大學策略聯盟選送優秀人才赴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及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等5所大學修讀學位獎學金」乙案,請於102年9月23日(一)前提出申請,請 查照並鼓勵所屬學生申請。
說明:
一、
依據「中華民國頂尖大學策略聯盟選送優秀人才赴國外頂尖大學修讀博士學位辦法」及「國立中山大學推薦優秀人才赴國外頂尖大學學術交流合作辦法」辦理。
二、
申請資訊:
(一)申請人資格:本校中華民國籍大四(含)以上之在學(或應屆畢業)學生(含碩、博士學生,男生須役畢並附證明)。大學(含)以上學業平均成績轉換成四分制GPA須達3.7分(含)以上。且符合合作學校要求之語言能力(如TOEFL、IELTS等等)或學術考試(如GRE、GMAT、LSAT等等)成績標準。其他規定請見上揭辦法。
(二)本案選送領域以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為主,含其他屬人文社會範疇之相關系所(如醫務管理、科技管理等)。
(三)本案為頂大聯盟獎學金之甄選,獲頂大聯盟推薦者不代表國外選送合作學校最終錄取名單。獲推薦者仍須依國外大學入學申請相關規定,向國外大學提出申請。
三、
各國外大學語文及學術成績要求:
(一)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
  1. TOEFL:PBT:570,CBT:230,iBT:80。
  2. IELTS:7。
  3. GRE/GMAT/LSAT及其他要求:系所個別要求請參考http://www.grad.berkeley.edu/programs/list.shtml
(二)美國芝加哥大學:
  1. TOEFL:iBT總分達100分以上,PBT總分達600分以上。
  2. IELTS:總分7分,且單項成績皆達7分。
  3. GRE/GMAT/LSAT及其他要求:其他系所規定請逕至申請系所網頁查詢http://gradadmissions.uchicago.edu/admissions/apply/
(三)英國倫敦帝國學院:
  1. TOEFL:總分100分,且單項成績皆24分。
  2. IELTS:總分6.5分,且單項成績皆達6分(商學院總分須7分,單項成績皆達6.5分)。
  3. 申請學生可先與欲申請英國倫敦帝國學院之相關系所老師聯絡討論Research Proposal內容為佳。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相關系所請詳閱以下網站:http://www3.imperial.ac.uk/a_to_z
  4. 選送領域涵括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包含商學領域)及生物啟發科技領域。
(四)美國哈佛大學:
  1. 以人文社會領域為主,其他領域亦可提出申請。
  2. TOEFL:僅接受TOEFL做為英文能力證明,Th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最低入學要求為TOEFL iBT 80分(哈佛申請截止日前兩年時效),系所個別要求請至網站查詢http://www.gsas.harvard.edu/programsofstudy
  3. GRE:必須提供5年時效內之成績,系所個別要求請見上述網站。
(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1. MIT成績要求:至少TOEFL iBT 90分或IELTS 6.0,系所個別要求請參照下列連結之檔案http://web.mit.edu/admissions/graduate/pdfs/MIT_department_info.pdf
  2. 受理申請系所:麻省理工學院之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MIT SHASS),請參考MIT SHASS網頁http://shass.mit.edu/graduate
四、
申請文件及受理期限:
(一)申請者應至線上申請系統(http://140.119.108.209/topleague/ )登錄申請資料並將系統產出之申請表件及相關文件繳交至本處,繳交文件包含:系統產製之申請表件紙本1份包含共同繳交資料及各校要求資料(第1頁空白處請申請者親筆簽名並請系辦蓋系章)及彌封之推薦函一式2份。
(二)受理期限:請於102年9月23日(一)17時前送達本處
聯絡人:黃聖芳 分機:2632,email: mimihuang@staff.nsysu.edu.tw
五、
未盡事宜請詳本處網頁-熱門活動-頂尖大學策略聯盟專區 http://oia.nsysu.edu.tw/files/11-1013-6838.php

●TOP
102學年度第一學期數位教學助理培訓營
主旨:為培訓學有專精之數位教學助理,以協助教師製作優良數位教材、開放式課程及MOOCs(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本處訂於102年9月28、29日(星期六、日)舉辦「102學年度第一學 期數位教學助理培訓營」,敬請貴學系(所)轉知所屬教師踴躍推薦學生參與,請 查照。
說明:
一、活動名稱:「102學年度第一學期數位教學助理培訓營」。
二、課程內容:詳見附件一之課程表及活動海報。
三、活動日期:102年9月28、29日(星期六、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
四、活動地點:本校行政大樓6008微型教室及圖資大樓PC03教室。
五、活動名額:本次課程需上機實作,報名上限為30人,額滿為止。
六、
報名方式:請至卓越教學網活動報名網頁報名(http://ctdr.nsysu.edu.tw/CTDR2008/signup/index.php)
七、
活動承辦人: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蔡志龍先生
分機2166、電子郵件:radditking@staff.nsysu.edu.tw


●TOP

恭賀中文系連續兩學年獲教育部補助執行「全校性閱讀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B類計畫」
  中文系紀志昌老師101~102年連續兩學年獲教育部補助執行「強化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基礎應用人才培育計劃─全校性閱讀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B類計畫」,每年獲補助經費皆超過一百萬元。

※師資團隊
計畫職稱 姓名/職稱
計畫主持人兼授課教師 中文系紀志昌專任副教授
協同主持人兼授課教師 中文系杜佳倫專任助理教授
專任授課教師 中文系陳秋宏專任助理教授
專任授課教師 中文系林芷瑩專任助理教授
專任授課教師 中文系羅景文專任助理教授
約聘助理教師 中文系周大任約聘助理教授
約聘助理教師 中文系楊雅琄約聘助理教授
兼任授課教師 中文系白崢勇兼任助理教授

●TOP
恭賀音樂系王溪泉老師榮獲文化部補助執行「102年度流行音樂產業優才育成-大眾文化與流行音樂課程」


●TOP
恭賀哲學所教師申請102年度國科會「數位人文專題研究計畫」通過率100%


●TOP

中文系紀志昌老師「學思歷程」分享

學思歷程

  從大學以來,我一直很感謝母校的學術氛圍,我閱讀與研究的興趣大部分都是那時培養起來的。在大學的殿堂中,許多老師一直灌輸我們「文史哲不分家」的觀念,意謂中文系涵蓋面向的多元與廣闊,並不是只有局限在某些刁鑽的象牙塔中,建議我們心胸要放寬,就同一個問題,用不同的角度去設想。所以有的老師要我們讀科普,導生聚成為「送書」聚;有的老師要我們跨越藩籬,接受西方理論;有的老師啟發了我們對經典的重視……。當然,廣博並不代表鬆散,在處理問題時仍應有一定的精細度與嚴謹度,說穿了,亦即應博而能精。所以多年來,我已經習慣用文人的心靈來看待歷史、哲學與宗教的問題。就學科的分界來看,其實我可以單純做歷史考證的題目,也可以做思辨性的論題,只不過我不太愛這樣分,我喜歡小題大作,用一種打破方法與領域分際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而這些都是從大學、研究所以來,所培養的觀念。
  許多事情都打破沙鍋問到底,於不疑處有疑,看似沒有問題,其實處處是問題,洞悉各種假相,這似乎有些近似於懷疑主義了,但也許從大學開始,學習的氛圍讓我不太輕易相信標準答案,所以面對事物,就已經有了「沒有一定要如何,也沒有一定不如何」的思考習慣,這倒很像是一種無執順應,默會於無言的人生藝術了。當然,用這種態度觀照事物,事物永遠可以是新鮮的。創造的種子,亦容易在個中生發。
  也許是因為這樣,我比較喜歡讀魏晉名士的故事,他們的生命態度跟我相當契合,所以這幾年來,我的研究範圍即以魏晉六朝學術文化為主。實則彼時適如此時:有離散的問題、遷徙的問題,從自然與名教之辨到生死兩岸的對話,更有有趣的還有儒、玄、釋三教交涉的部分。
  若是要說到我的研究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其實得自於長年師事業師台大中文系林麗真教授。她是我的心靈導師,也是我學術上的母親。我尤其非常感謝她從碩士班開始就給我擔任國科會計劃助理的機會,讓我能得以持續經歷多年的歷練。期間協助編纂《魏晉玄學研究論著目錄1884―2004》,更是我的一大收獲,雖然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歷程,卻於無形中奠定了我紮實的學問基礎,除了讓我能夠一窺學術界的堂奧,也從而讓自己對學問的系統性建構有了基本的概念。在擔任助理工作期間,可以說是常常以「圖書館」為家的,彷彿有一股莫名的趨動力,讓我游走於國圖、傅圖、臺大圖書館及各等研究機構之間,甚至我對某些地方相關的架位、資料如屬家珍,現在眼睛閉起來,彷彿哪一本書放在哪裡,都還可以知道似的。
  對於資料「貪婪」的態度,除了習慣性懷疑的問題感,也許還出自於一種卑微與無知的恐懼與自覺。因我知在造物主面前,自己其實一無所有,所以自己對於追求「真理」的興趣與求知欲似亦與日俱長。除了純粹的閱讀,當然我也很喜歡藉由主題性資料的蒐集,判讀其間之邏輯性聯繫,就像在辦案偵察一樣,更像在玩「拼圖」,這當中有某種程度的遊戲性質,是讓我從「苦讀」轉向「悅讀」的關鍵,所以在旁人看來,我好像是閉瑣而孤獨,但我自己深知,我很自由,也很豐富,只要是契近真理。在過程中,我也養成了「閱讀」與「書寫」並進的習慣,所以有一些已經發表的學術論文,其實當初只不過是閱讀過程中的眉批,我是無意發表的,只是當數量一多後,就會想把他們整理在一起,有時候甚至以打字代替書寫,隨讀隨記,隨寫,或以文字檔的形式一一儲存,當這些閱讀心得一多起來,漸漸地就會有較為具象的問題意識,如果稍微組織一下,標分章節,就很可能是一篇論文。若有幸成文,我也都會習慣性地放一放,偶爾再拿起來想一想、寫一寫,……再放一放,……這當中的心態就是摒除馬上發表的功利主義。
  我承認自己當下的體制中,有某種發表的壓力,不過文章就像一件藝術品,也像自己的小孩子,我覺得要先對自己負責,它的形式與內涵要先通過自己嚴格的審視,就像在捏陶土,這種情況到最後,連一句陳述,一段話語,當中多一個字,跟少一個字;或多一塊黏土,跟少一塊黏土都不同,總想讓它反覆推敲、精雕細琢到最美,琢磨到不但自己能欣賞與接受,也願意分享給別人,這時候才會發表、放行。這不只是內容在講什麼的問題,也涉及到表述的技巧、態度、立場與果效的問題,就這一方面來說,這恐怕是中文系的強項,且此中又涉及對應於脈絡、體系的拿捏與掌握,尤其三教交涉的問題,名相紛繁,概念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愈是犬牙交錯,就愈需嚴謹處理。
  許多東西,通不過自己考驗的,差強人意的,我相信也絕對通不過別人的檢視,這是我的人生信念,這種毋自欺的「誠意」人生觀,有著某種優良士傳統所給予的啟發。
  這幾年來,也就是在如此情況下,自己一直在六朝學術的園地中作「拼圖遊戲」,具體說來,從博士論文「兩晉佛教居士研究」為主軸出發,分別向六朝思想史、宗教文化史的觸角作延申探討。宗教文化史方面,專攻居士信仰的個案研究,以微觀的視野在史料間考掘、互證,從中鉤稽信仰個體容受的因緣,並尋繹「士」於文化傳承、社會角色等多重意義底下,居士佛教信仰構成之機制、型態與多元面貌,進而就學術思想史角度觀察其間信仰之容受觀點與實踐理論特質,歸納出三教交涉之時代特徵。已完成之重要課題諸如:六朝道、佛之間的「通源論議」、儒、佛之間的「頓漸論議」、「達性論議」、「白黑論議」、「禮敬論議」、「踞食論議」、「袒服論議」、「戒殺論議」與綜合性論題如「南朝清談研究」……,藉以觀察六朝士人在游於三教的過程中如何於政教倫理、禮俗儀節、涵養理論、宗致信念等相關層面,形成價值上偏、兼、離、合、去、取的反省與選擇,現僅就相關考論之視野與研究成果,已能作為貫串六朝士人精神系譜的思想史基礎,頗能補俾學界相關研究之不足。此外,更蘊涵其它相關課題如「名教論述」在南朝之演繹、「後玄學」、「後清談」等第二序研究之間架成型與推進等問題。

102年度國科會吳大猷獎得獎感言

  首先將榮耀歸給上帝,感謝上帝多年的恩眷與看顧!感謝我的父母親!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感謝在一路上給我鼓勵與支持的師長、長官與同仁,也感謝一路上給我挫折、批評與指教的人。對於鼓勵我的人,我感恩您們的提攜;對批評指教我的人,我更感謝您們給我的批評與建議,讓我能夠知道自己的盲點與不足,某種程度化解了我不經意落於「無知」的我執中,讓我能夠用更開闊多元的視角,來思考問題的真相。在自己邁入不惑之年時,有此突然其來的肯定,讓我覺得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自己多年的辛苦與執著畢竟仍是值得的,我會再接再勵,希望未來的學術之路能夠更精進,也能在學術薪傳方面,盡好自己的一分責任與義務。

●TOP



發行人:黃心雅
執行編輯:林松興、劉映汝
網頁編輯:楊媛淳、羅文翎
諮詢委員:王儀君、劉昭明、陳福仁、
     李思嫺、陳尚盈、游淙祺
系所聯絡人:曾思綺、丁怡心、孫翔惠、
      王伯軒、鍾宜春、曾瑋婷

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文苑學風
E-mail: libaaa@mail.nsysu.edu.tw
電話:07-5252000轉3005-3006
傳真:07-5253009
通訊地址: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